如何提高肉牛飼養效果?
發布時間:2017/11/15
牛是以草食為主的大型家畜,對粗纖維的消化吸收能力強,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農作物秸稈作為飼料原料,實現秸稈等農作物下腳料的再利用,真正實現了農業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1選址和布局
原則上符合當地的利用發展規劃,地勢要高燥、背風向陽、交通便利、排水良好。生活區、管理區與生產區要分開,互為側風向。糞污處理區和病畜隔離區與生產區要有一定隔開,保持300米以上。污道和凈道要分開。墻壁要具有良好的保溫性、隔熱性,多采用磚墻并用石灰粉刷消毒;屋頂要防雨、雪、風沙侵入,隔絕太陽輻射。質地要輕、堅固耐用、防水、隔熱、保溫;地面致密堅實、不滑、有彈性,可采用磚地面或水泥地面,便于清洗消毒。合理設置糞尿溝,具有良好的排污系統。牛床以結實、防滑、保暖為佳,易沖刷,向糞尿溝傾斜1.5%的坡度,以牛舒適為主,母??刹捎脡|料、鋸末和碎秸稈等。
育肥牛每牛一隔,有利于牛只生長發育,提效。飼槽設在牛前面,槽底為圓型、內面光滑耐用,便于清洗。窗能夠滿足換氣和采光,面南背北,南窗要稍大,北窗稍小,有力采光,炎熱的夏季打開四角的通風口,冬季將通風口塞好,以利保暖,空氣質量控制在氨氣≤19.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2920毫克/立方米、硫化氫≤15毫克/立方米。
2品種選擇與運輸
選擇改良品種來飼養,效益較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改良本地牛以降低成本,提高牛只的生長速度和牛肉品質,增加生產效益。購牛前,牛場應做好環境、設施、飼料、飲水、防疫、消毒等項的準備,采購前應了解擬購牛地區有無口蹄疫、結核、布氏桿菌病等一、二類疫病發生,注意牛源地的氣溫、飼草、是否與養牛地區的情況相適應。購牛時查看有無免疫記錄、繁殖記錄、檢疫手續等,運牛前有無各種證件,檢疫手續、車輛消毒證明、非疫區證明、產地檢疫證明等。押運人員由有經驗的人員和獸醫組成,運前2~3天每頭??诜蜃⑸渚S生素A25~100萬單位;運前2小時可每頭??诜}溶液2~3升(其中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加涼白開水1000毫升),運輸車護欄的高度不低于1.5米,裝車前鋪上一層沙土或20厘米左右的干草或草墊防滑,同時有防曬、防凍、擋雨設施。運前3~4小時停喂具有傾瀉性的青貯、麩皮、鮮草等飼料。途中經常檢查牛只狀況,(www.yanglv.org)將躺下的牛及時扶起,以防止踩傷。遠運途中每天3~4次飲水,適量干草。
3日常管理
管理上采取定時、定量、定質、定溫的方式。定時是指每天采取飼喂2次,飲水2次的飼養方式。定量是指采取每次喂給固定的量,一般如果時間充足,可以采取少給勤添的方式,如果時間倉促,讓牛只自由采食也可以,但這種方法省時間、省人工,每個勞動力可以飼養100至200頭。飲水槽中要始終保持有足夠的清潔水,鹽槽中要保持有充分的畜牧鹽供牛采食,以補充牛只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定質是指每次喂給牛只的飼料組成是固定的,不能輕易更換,如果確實需要更換,也要有一個過渡期,一般為15天,不能突然更換,否則引起牛只腹瀉,造成死亡率提高。定溫主要是指飲水溫度要常年固定,不能忽高忽低,也要防止造成牛只腹瀉,尤其注意懷孕的母牛不能飲冰水,以免引起母牛子宮中動脈充血,引起流產。
做好犢牛補飼和早期斷奶工作,牛犢正常斷奶是6個月,早期斷奶是控制在2個月以內,選擇早期斷奶以獲得母牛早期懷孕,增加母牛利用年限內所產的胎次數,以獲得較多的生產力。犢牛長到幾周齡后,母牛奶水已經不能滿足犢牛的養牛需要,需要訓練犢牛吃草吃料,進行補飼,大約從7日齡左右開始對犢牛進行誘食,15至30日齡每天喂50~70克飼料,30至60日齡每天飼喂1200克飼料,犢牛每天可以吃進1200克精料時就可以斷奶。斷奶后母牛早期發情,可以充分利用母牛的生產性能,多產牛犢,同時保證犢牛早期認識飼草,大量采食粗飼料。才能生長迅速,為后期育肥和快速生長打好基礎。
在疾病的預防上,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按照牛只的防疫程序,搞好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同時注意定期驅除牛體內外的寄生蟲,注意圈舍內外、畜體、飼槽、草料、環境的衛生清潔,充分利用好農村的“五坊”所產生的下腳料,即豆腐坊有豆腐渣,磨坊有米糠,酒坊有酒糟,油坊有豆餅。就能大幅度地降低生產成本,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