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豬高熱病最頭痛?解決對策從這三方面下手!
豬高熱病在有些地方僅指豬高致病性藍耳病,但從概念上講,該病是指所有能引發豬高燒超過41℃的疾病。造成該病的原因通常為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見的為病毒類、細菌類、立克次氏體類和寄生蟲類病原。除了高燒外,不同病原感染都有不同的發病癥狀和病理特征,需要準確做出診斷,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控對策。
1、常見病原
能導致豬高熱的病原較多,常見的有豬瘟病毒、藍耳病毒、圓環病毒、流感病毒以及乙腦病毒為代表的病毒類病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丹毒桿菌、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病、巴氏桿菌和大腸桿菌為代表的細菌類病原,弓形蟲為代表的血液寄生蟲類病原,附紅細胞體為代表的立克次氏體類病原等。一旦感染,大多會形成病毒血癥或菌血癥,或在定植部位釋放致熱源,造成體溫升高,引發機體代謝加強,產熱增加,體溫上升。
2、防控原則
豬高熱病防控的最根本原則是防止病原感染后生成的致熱源進入血液,進而刺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導致機體代謝加強,產熱大于散熱引發機體發熱。因此,該病需要從兩方面進行防控,第一使防止病原感染,包括原發感染和繼發感染2種。原發感染主要指高熱病病原直接感染,而繼發性感染為第一病原入侵后,導致機體免下降,神經體液調節發生紊亂,從而感染第2種甚至第3種以上病原,臨床防控時,務必將兩者同時考慮在內;第二是如果已經感染,則防止發病,主要防止產生的致熱源發揮生理作用從而啟動下的產熱調節機能。
3、預防措施
預防對策需要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易感豬群3個方面著手。
1)控制傳染源??刂苽魅驹词欠乐辜膊〉牡谝魂P,于引發該病的病原不一,各地可根據本地區的疫情針對性把控,主要是在豬場引種過程中,仔細檢查免疫報告,對未免疫的病原或漏免的疫病加強檢疫,確保引入的豬來自非疫區,引入后在隔離區觀察1周以上,無異常情況后再允許進入生產區,并補免漏免的疫苗。運輸車輛可在離豬50m以上距離???,車離開后對車輪軌跡進行消毒。日常工作中加強管理,禁止生產人員接觸豬販、獸醫、生豬屠宰人員等高危人群,同時也不要出入生豬交易市場等場所,避免將病原帶入豬場,對于已經感染的豬,需要及時隔離,防止進入易感區。
2)切斷傳播途徑。當豬群中發現可疑豬時,立即將其隔離,根據傳染病類型選擇治療、淘汰和焚燒深埋處理,以避免擴散,同時加強消毒,切斷傳播。消毒方法選擇上一定要有針對性,如果能快速診斷,則根據疾病流行特點選擇消毒劑和消毒方法,如診斷為呼吸系統性病原,則重點對空氣進行消毒,同時加強通風,加快附著有病原的塵埃粒子排出,最大程度避免氣源性傳播;如診斷為消化道系統性病原,則重點對食槽、飲水線、共用器具進行消毒,避免病從口入;如為全身性感染類病原則重點加強環境消毒,加大消毒頻率,防止疫病蔓延。除了感染部位細分外,還需要根據病原的理化性質、對外界抵抗力、能否產生芽孢等具體特征篩選出最佳消毒劑和消毒方法。
3)保護易感豬群。易感豬群即未感染病原但同時又未獲得免疫抗體,無法抵抗外來病原侵襲的豬群。保護的方案有2種,一種是通過加強管理,降低飼養密度,避免應激,使豬群保持正常的免疫力;第二種是疫苗接種,使豬獲得大量的免疫抗體、細胞因子和效應細胞,當受到野毒感染時,能夠針對性的抵抗。值的一提的是,臨床生產過程中,最好2種方案同時使用,使豬群的保護達到最佳。另外,很多性病原易發生變異、或亞型較多、或疫苗還處于研制階段,或制備成本過高等因素,無法通過疫苗免疫途徑保護,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通過加強理來保護豬群。
4、治療措施
傳統的高熱病治療方案是只要豬一發熱便立即使用退燒藥,這是個嚴重的用藥誤區。機體發熱是免疫機能啟動和病原作斗爭的一種表現,機體發熱的目的是為了抑制病原的繁殖,因為病原繁殖過程中需要酶參與代謝,如果機體發熱,這些酶的活性就會受到影響,進而繁殖也會被抑制,雖然發熱正常細胞代謝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整體利大于弊。退燒藥是在長期高熱不退時才使用,長期高熱會使機體正常細胞代謝受抑制時間過長,矛盾就會現轉化,弊大于利。因此,臨床一定要分階段正確用退燒藥。
治療該病時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有人認為病毒類感染無需抗生素,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抗生素雖然不抗病毒,但病毒感染后容易導致機體免疫降低、組織細胞受損,為細菌病的感染提供可乘之機,抗生素使用可起到預防繼發感染的目的。